AZ疫苗懶人包
日前歐洲在接種AZ疫苗後傳出多起血栓事件,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血栓發生與疫苗有關,不過歐盟多國仍預防性停打AZ疫苗。台灣採購已一千萬劑AZ疫苗並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帶頭施打第一針,儘管保險公司預計推出疫苗保單因應,仍不免讓人有些疑慮,AZ疫苗的副作用到底有什麼呢?民眾自費施打費用?適用對象?
目錄
AZ疫苗是由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製藥公司共同研發,台灣已採購一千萬劑,並經過衛福部食藥署6項國際通用檢驗及1項台灣要求的檢驗後,日前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帶頭施打台灣AZ疫苗第一針。根據臨床研究,AZ疫苗在打完第一劑可有71%的保護力,如果間隔12週施打第二劑保護力可達81%。
歐洲在接種AZ疫苗後傳出多起血栓事件,甚至使歐盟多國預防性停打AZ疫苗,不過仍然沒有證據顯示血栓是因疫苗引起的。
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對此也回應:「即使沒有接種疫苗,歐洲地區一周也會三至六人發生血栓,但黃種人出現血栓的機率是低於白種人。」西方人的血栓發生機率為千分之一,意思是即使在沒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一週也可能有三到六人發生血栓。而台灣一年血栓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以這次歐洲500萬人接種AZ疫苗,其中僅有30例發生血栓來看,疫苗可能發生血栓的機率低於台灣一般的血栓發生率。
依照世衛組織的疫苗資料顯示,AZ疫苗的副作用並沒有特別嚴重,且絕大多數的副作用都是暫時性的,例如:接種部位腫痛、疲倦、頭痛、體溫升高、肌肉酸痛、噁心等類流感症狀,通常輕微且數天內就會消失。這些副作用會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原因是年輕人的免疫系統強,接種後免疫反應較大,導致副作用較激烈,不過這也表示疫苗能產生的免疫效果較高。
不過AZ疫苗仍可能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經英國藥品監管機構統計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5.2。如果在接種後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或紫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除了尚未釐清關聯性的歐洲血栓事件,AZ疫苗確實會引起發燒、頭痛等類流感症狀,在歐洲就曾出現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後,陸續請病假的事件。而台灣首波接種的近萬人當中,目前累積出現31件不良反應通報,其中有4件疑似嚴重不良反應事件通報,其餘27件則都是非嚴重事件(發燒、頭痛等)。
雖然許多新聞消息讓台灣人對AZ疫苗多少有些疑慮,但其實只要是通過臨床測試並取得核准,就是有用的疫苗。在疫情肆虐、鎖國一年多的情況下,用幾天副作用的時間來換取肺炎免疫力,重新獲得一個自由之身,相信還是非常划算的。至於疫苗副作用可能產生的醫療花費、薪資損失,除了可以透過原先自身的醫療險理賠,也可以在注射前先投保疫苗保單獲得額外的補償。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4月21日起開放預約至全台31家醫院自費接種牛津AZ的COVID-19疫苗,適用對象包括商務、出國工作、留學及就醫等人道考量者。
自費施打AZ疫苗費用:
民眾免收疫苗成本,僅需收取掛號費、診察費、注射費等,費用落在500元至600元。醫學中心 600 元,區域醫院550 元,地區醫院 500 元。實際費用請洽詢各醫院。
依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公告:民眾可依需求,可選擇不同旅醫合約醫院之旅遊醫學門診,接種前後2劑之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肺炎(COVID-19)AZ疫苗自費接種預約掛號醫院如下:(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更新時間05.10)
AZ疫苗保護力並非100%,為預防疾病的發生、保護易感族群,建議即使完成COVID-19 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